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6000~5000年。是辽西地区空前绝后的玉器繁荣时期,在玉器的器型种类和数量上都有飞跃性的进展。 辽宁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在这一时期,猪与人们的一样平常生产和生涯关系很是亲近,它既代表着财富,又象征勇猛,也可能是早驯化乐成的家畜。在现已掘客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中,都曾发现大量的猪骨遗骸,说明红山人除把猪作为一种食物外,还常把它视为一种“通天神兽”。或许正是所谓“在地为猪,上天成龙”的传说,使先民缔造出了这种猪首龙身的形象。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件红山时期的玉猪龙,此件玉猪龙的造型为猪首麒麟身。此件玉猪龙脸部较长,口闭吻长,鼻端前突,鼻孔向上卷曲,阴刻蛋形大圆眼眶怒目圆睁,其后一对大耳朵向后竖起,后面是麒麟身,前后两足并立成匍匐蓄势待发状,身上的两双翅膀仿佛下一刻就要飞翔起来,尾部弯曲上卷,身体两边雕刻有龙鳞及羽毛形状,局部带褐色沁斑,足可以判断年代之久。此物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造型独特,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沁色少见,风格古朴浑重,极具神韵。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玉猪龙形象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是用以代表神灵和先祖的图腾物。红山文化是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为主要发展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尤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着称。中华民族对玉器的使用从古至今分为神玉时期、王玉时期和民玉时期,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用玉历史的最早阶段,即神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