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釉青花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彩。特点是青花彩瓷上罩以纹片釉,由于碎片纹像哥窑釉的开片,故名"哥釉青花"。
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大清帝国达到了鼎盛,社会安定,民丰物饶,物质基础非常稳定。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有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此瓶撇口,哥釉开片,长颈,溜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略高,俗称“赏瓶”。整器内外施哥釉,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青花赏瓶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