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 。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区东北部设置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简称“钧窑”,所产瓷器即名“钧瓷”。
古代工匠制作瓷器釉层肥腴,釉面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焙烧后冷却时形成同角度的冰裂纹片。这本是釉的一种缺陷,工匠们将其巧妙利用,转变为釉面装饰。其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有“金丝铁线”之称,亦有称“百圾破”或“百圾碎”。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件钧窑金丝铁线观音瓶。此瓶直口,长直颈,丰肩,斜弧腹,内凹圈足微外撇,瓶体修长,线条流畅,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瓶外壁施仿哥釉,其釉色为《陶成纪事碑》中所提到的窑变红色,釉面开片大小适中,纹理和谐自然,汲取了“金丝铁线”和“百圾碎”两类传统哥釉的特色。器物足端涂有铁褐色护胎釉,宋器铁足之意,这体现了此器注重细节的工艺特点,而这种对宋器物底足的处理方法也为定式,流传甚广。瓶底“宋钧官窑”四字两行楷书款。款识字体色泽深沉,笔画清晰而稳健。此瓶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钧窑瓷器中的上品。
钧窑瓷器黄金有价钧无价中国民间谚语曾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能够收藏一件钧瓷瓷器,甚至是一块钧瓷瓷片,都是古往今来多少人求之不中国民间谚语曾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能够收藏一件钧瓷瓷器,甚至是一块钧瓷瓷片,都是古往今来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钧瓷这种瓷器始于唐,盛于宋,距今有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