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始铸于1900年、止于1911年,发行于光绪三年1905年。是光绪到宣统年代里主要在市场上流通的钱钞类型。鉴于光绪元宝铜元流通状态没秩序,清政府于光绪三10月1日年颁发了整顿圜法章则,规定了铜元的样式,成色,限止了各省铸额,那么质量就有保证。由于这类钱钞的铸造时间只有十二年,且版面占多数,时代已久,市值各异,故能存留到今日,的确是世之难得见到。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枚闽字版大清铜币,正面珠圈内满汉文“大清铜币”,其两侧分列天干纪年“丙午”,左右面缘分列户,部二字,下环铸币值“当制钱十文”,大清铜币四字中心是闽字,代表流通省份福建。 背面核心为蟠龙图,上下环英文,正上方写着光绪年造,其两侧以英文印“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此钱币代表是光绪丙午年1906造。此枚大清铜币,设计优雅,雕刻精良,钱面略有锈迹却显古朴庄重,包浆天然,品相相对完好,背面的神龙是全鳞图,龙爪、龙鳞清楚可见,极具的收集保藏投资价值。
该枚铜币虽有些许磨损,但字迹清晰,不论表面的光洁度、边丝都非常完好,边缘也没有明显的撞击痕迹,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品相完好,品相完好的铜币就算普通品种,其收藏价值也非常高,大清铜币存世量较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种,被誉为钱币精品。尤其是大清铜币户部中心闽字更为难求,意义非凡,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钱币的收藏越来越难,首先是古代货币制度不统一,钱币铸造千姿百态,大清铜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仅此钱币版式就有上百种,这么多的版式中,价值自然会有高低之分,能称得上珍品的也就十几种。特别大清铜币是清朝末期铸币,铸造流通时间较短,但由于清末民初时期,国内战争连连不断,大清铜币损失较为惨重,能找到闽字版这类珍稀的版别实属不易,故更显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