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根据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及对外贸易的需要,奏请清政府,主张自行铸制银元“龙洋”。获准后,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在广东设厂开始制造广东省光绪元宝,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广东省光绪元宝进入市面开始流通。随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紧接着湖北省立马步广东省之后尘,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开设造币厂制造湖北省光绪元宝。与此同时,天津的北洋机器局也开始制造银元。见此情况,清政府的一些御史官员先后奏请清政府准许各省仿效广东、湖北两省。在清政府“各省一律鼓铸”的圣旨下后,各省闻风而动,仿效广东、湖北两省,争先恐后的竞相设厂制造本省的光绪元宝。
由于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1900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浙江、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以红铜95%、白铅4%、锡1%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
下图是近期征集一枚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当十
该枚钱币为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当十。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左右两边各一字为满文铸局,中心烙有梅花纹饰,外环珠圈,上缘文字 “浙江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中央铸龙图及火龙珠,威风凛凛,龙眼炯炯有神,无其它纹饰。藏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有着难以言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