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始铸于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即北宋时期的通宝。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成就的皇帝。崇宁即推崇熙宁国策,“奉神明之志,绎绍圣申言之文;慨念熙宁盛世,开创盛世。”(《宋大诏令集》卷五十八)徽宗在政治上延续了神宗熙宁的政策,同时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开设了书院画院,研究博古典籍,讲授五礼新仪,兴办道观。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造的崇宁通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不言自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币,以铜、铁、银为主。崇宁通宝的钱文,是徽宗御书的瘦金体,铁划银钩,气韵飘逸,书法精妙绝伦,堪称钱币楷书的巅峰。世人称其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并称中国钱发“二圣”。这是一枚崇宁通宝,外圆内方,正面写着“崇宁通宝”四个大字,方方正正。铜币背面光洁,无纹饰,品相极佳,中央有孔,方方正正,落落大方,轮廓清晰,铜币制作精良,保存完好,数量稀少,值得收藏。钱币历经无尽岁月,纹路依然清晰可见,锈迹斑斑,显示出其历史积淀,具有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
北宋名贵古泉“崇宁通宝”藏品为圆形方孔铜钱,保存完好,色泽自然,开口整齐,无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显得自然细腻,深浅相宜。圆形方孔铜钱,形如天,内法,取义精宏。战国后期,铜钱是一种象征富贵、辟邪的宝物。这枚钱币经历了无数年的岁月,上面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见,锈迹斑斑,显示出它的历史底蕴,具有明显的历史过渡性,收藏价值不可估量。古钱币作为一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近代中国货币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近代经济金融的兴衰与兴衰,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