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迎来了中国民国新时代。在孙中山先生指导下颁布了“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随后铸行铜元辅币,以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铜元。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
中华铜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我国前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而,在混乱不安的时代,钱币在阅历了无穷的年月以后,仍然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前史文物保藏价值、以及文化艺术交融范畴展开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立异探究。
近日,有幸征集到一枚中华民国十年·贰拾文双旗铜币,钱币正面珠圈内镌交叉五色旗与铁血十八星旗图案,珠圈外上环书 “中华铜币”四字,下环“民国十年”字样,左右有花卉纹装饰。钱币背面中间有币值“贰拾文”,左右有两株嘉禾环绕,下系结带,纹饰深邃,线条流畅,优美细腻,观赏价值极佳。钱币包浆自然,深受历史的洗礼,见证时代的变迁,藏品经历了无穷岁月,表面磨损痕迹明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