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币在我国近代银币中,是久享盛名的一种,被列入我国近代机制币10大珍。双旗币起源民国,1911年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宣布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辅币,以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铜元。
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朝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因稀少程度而出名,在钱币保藏界以其存世量稀疏而备受推崇。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枚双旗币该币面设计独特。铜币正面交叉五色旗与铁血十八星旗,钱背面圈内为嘉禾稻穗纹,下沿为“當制钱二十文”该钱币整体老化磨损程度自然,包浆醇厚熟旧,虽历经沧桑岁月,但文字书法的流畅,纹饰的精致,布局的合理依然清晰可见。绿锈见证了历史年代的沉淀,钱币虽小能透视出民国短暂历史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传世下来的钱币越来越少了,故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收藏人士所喜欢。
双旗币是民国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由于当时动荡不安,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双旗币當制钱二十文经鉴定,此枚双旗币包浆自然、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