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中华民国双旗币铜元辅币,以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铜元。这就是中华民国双旗币铜元的由来。
此枚中华民国双旗币十铜元包浆醇厚,锈色古朴,纹饰精美,且比较稀少,实属难得,收藏价值甚高。正面中央图案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右为五色旗,中间系结带,旗帜飘扬,双旗上方有一菊花纹,双旗寓意全国一统与民族大团结;左右饰以团菊花纹;下方则镌“當十銅元”标明币值。铁血十八星旗,简称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以此代表全国。武昌义旗一举,各省云起响应,一场全国规模的反清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钱背正中图案则为稻穗组成嘉禾纹,寓意丰民足岁;背面上部镌“THE REPUBLIC OF CHINA”;下方则镌“TEN CASH”。
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