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古话。纵观历史上的许多军事行动,其成败兴衰大都与粮食有关。历史上最有名的经典战例“官渡之战”,就是因为曹操派出奇兵突袭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并切断了袁绍后方的粮草运输线路。使得拥有百万之众、兵强马壮的袁绍败得一塌糊涂、溃不成军,最后导致灭亡。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中,在党政军民的互相配合下,百万大军、千万民工,动用大小车 100 多万辆, 运送了十多亿斤粮食和难以计数的枪支弹药。刘伯承元帅和陈毅元帅无限感概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为了保证军需粮秣的及时供应,从红军时期开始,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和地方有关部门曾先后发行过借谷证、公粮票、行军米票、兑米票、领粮证、提粮证等粮食票证。这些票证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当时的军政共用票证。有力地起到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作用。后来我们这些粮票收藏爱好者,简称这些票证为“区票”或“军政粮票”,这也是建国后军用粮票印制发行的雏形。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组军用粮票。一共四张,面值分别为1966年壹市两、1966年伍市斤(两张)、1981年伍佰市斤,四张粮票。品相庄重精致,美观大方,票面图案为工农业生产,每枚的背面都印有一条毛主席语录,时代特色浓郁。是历史分量最重的语录粮票,票背面上的毛主席语录每张都不同,有的简短,有的长篇,存世量极低,每一张的出现都让收藏家们爱不释手。军用粮票的发行,反映了当时我军建设的珍贵历史,并且极具收藏价值和历史意义。
军用粮票属于“断代”珍藏品,现早已阻止刊行和流通。住民手里的粮票大多在恒久使用中被消耗了,而绝大部分的库存粮票又被各级粮食部门所销毁,因此现在粮票的存世量并不多。粮票珍藏在国内有着普遍的群众基础,天下的“集粮”雄师生长十分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