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区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额铜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元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中华民国当二十铜元双旗币,此枚钱币币面均整,字迹纹饰清晰可见,正面为两面交叉系结的国旗,双旗两侧篆刻两个长枝花,下方篆刻20 CASH币值。钱币背面上方有“中华民国”四字,中间为一扁菊花,环抱扁菊对称镌嘉禾,在其外环镌一珠圈,在珠圈外对称镌两个六花星,下方镌“当二十铜元”字样,材质为青铜。
此枚中华民国双旗当二十铜元,保存完好。见证了民国时期的经济、人文氛围,历史意义深远,是现代人们研究民国时期文化氛围的重要实物史料,且存世量珍罕,非常宝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投资收藏价值,值得珍藏!在钱币类的交易中,未来升值空间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