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一般指铸造于大清光绪年间的机制币,最开始的光绪元宝是由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东钱局”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铸造,但因钱币上的英文包围着中间的“光绪元宝”而被否,未发行,这时铸造的光绪有库平七钱二分与库平七钱三分两个系列,虽未发行,但市面上仍有少部分,流传至今非常稀少。
1890年四月“广东钱局”改版后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个品种正式发行,标志着光绪元宝的机制币的正式流通。光绪元宝的正式发行很受商户民众的喜爱,让其他各省清廷官员看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随后其他各省效之,至1894年已有十余个省制造,直到1899年被清政府裁撤,到后来仅江南、北洋、湖北、广东四处分厂继续铸造。
造币总厂光绪元宝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如图:正面中央镌汉、满文“光绪元宝“,外围上镌”造币总厂“,下镌币值,左右分列星点,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汉文“光绪年造”,下镌英文汉译“大清帝国银币”。
造币总厂光绪元宝银币发行面值有库平七钱二分、由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实际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光绪年造的铸造时间并不长,在近代机制币中,这类钱币存世量极少,为光绪元宝流通币中珍贵钱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