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传入我国。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传入平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秦与五凉政权的统治者推崇并弘扬佛法,开窟建寺、立像造塔之风渐兴。陇东地区的南石窟寺、北石窟寺、王母宫大佛洞、石拱寺等均为北朝时期开凿,其造像体现了北魏晚期佛像艺术的特点,多呈秀骨清像;造像塔多为楼阁式,四面雕刻佛像及佛传故事,有的还刻有供养人及发愿文,纪年明确;造像碑多雕刻佛与菩萨像及本生、佛传故事,题材通俗易懂。
佛教的传播主要是利用佛经的翻泽、解说和寺院、佛像的礼拜。而佛像作为佛教宣传的载体,在视觉和感觉上给崇奉者一种威严、慈悲、敬畏的心理冲击,使得佛教的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佛像造像的艺术也促进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
平台有幸征集到一件青铜佛像佛龛。在佛龛里面正前方有一尊佛像端坐莲台,形象庄严肃穆,在佛龛后面也有三尊佛像,面容庄严沉静,身形婀娜高挑,发冠雕刻精致,令人观之顿生崇敬之感、虔诚之心,通过肉眼可以清晰看到佛像佛龛上面有清晰的青铜锈迹,后经过专家老师鉴定为到代真品。此件藏品品相完美,实为汉代造像之佳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佛教造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形象,它是人们生活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的表现载体。从最初的汉朝时期引进的具有明显西域色彩的佛像,到魏晋时期充满士大夫气质的佛像、再到盛唐丰满、富贵的华丽佛像、宋朝世俗化、生活化气息的佛像,它已经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色彩。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最精彩的华章。